利通区马莲渠乡:振兴产业助残搭乘增收“快车”-新华网

利通区马莲渠乡:振兴产业助残搭乘增收“快车”

2025-11-26 11:19:09
来源:利通区委宣传部

  “以前土地零散种不动,现在流转出去,每年能稳拿租金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!”“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,还不耽误照顾家人,残联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!”……

  马莲渠乡残疾人群众的真切感受,生动展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残联以黄花菜产业为抓手,贴心推进辖区残疾人增收致富工作的显著成效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利通区残联锚定“助残兴农、共促振兴”目标,立足区域产业优势与残疾人群体需求,以马莲渠乡黄花菜产业为抓手创新“基地赋能+双轮增收”模式,通过土地流转盘活资源、采摘就业拓宽增收渠道,在马莲渠村培育农村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合作社,让残疾人家庭在“家门口”实现稳定增收,绘就了残疾人事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。

  土地流转“聚合力”,闲置资源变租金。

  针对残疾人家庭土地零散、耕作不便、效益偏低的痛点,在利通区残联的助力下,马莲渠乡精准发力、靶向施策,指导马莲渠村创新推行“确权明界、托管提质”工作机制。

  全村累计整合650余亩闲置土地,实现连片规模化经营,其中惠及15户残疾家庭的50余亩土地,规模化打造黄花菜产业帮扶基地。与此同时,通过规范流转流程、明晰权属界限,彻底消除残疾农户的后顾之忧,让昔日“碎片化”贫瘠土地变身“连片化”高产增收田。

  据介绍,今年以来,马莲渠村参与土地流转的残疾人家庭每亩可获1000元稳定租金,实现了土地资源增值与家庭收入稳步增长的双重成效。

  采摘就业“搭平台”,灵活务工稳增收。

  围绕黄花菜产业全链条,利通区残联指导马莲渠村构建“适能适配、灵活高效”的就业帮扶体系,聚焦采摘关键环节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岗位。

  结合残疾人身体条件与劳动能力优化岗位设置,在采摘旺季日均吸纳15名残疾人就近务工,创新推行“按斤计酬+高频实物激励”机制,以每10天发放一桶食用油的方式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。

  今年以来,马莲渠村的黄花菜产业带动15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,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达2300元,真正让残疾人实现“务工有薪金”,彻底扭转“就业难、收入低”的局面。 (柴学婷 白洁)
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纪桂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