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市东塔镇:古枣树下的“生金路”-新华网

灵武市东塔镇:古枣树下的“生金路”

2025-07-16 09:25:46
来源:灵武市委宣传部

  在东塔镇果园村,有3000亩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生态宝藏的古枣园。历经千年岁月洗礼,这片土地如今正以山林权改革为契机,聚焦打造灵武精品长枣核心区、城乡融合休闲区、服务城市生活保障区,大力探索发展林下经济,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“生金之路”。

  以规划为笔,绘就林下经济蓝图

  科学的规划是林下经济发展的“方向盘”,东塔镇多次组织镇村干部、党员群众代表实地考察学习周边“示范点”“打卡地”,汲取先进经验。邀请专业团队精心编制《东塔镇长枣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》和《东塔镇果园村村庄规划(2023至2035年)》。通过充分挖掘果园村古渠、古塔、古树等文化生态资源和近郊区位优势,以打造城乡融合休闲区为目标,对3000亩古枣园进行重点开发,探索林下空间利用新模式,让老枣园重焕生机,为林下经济发展勾勒出清晰脉络。

  以资源为基,唤醒沉睡的绿色财富

  曾经的古枣园杂树丛生,古枣树养护困难,资源闲置浪费。东塔镇痛下决心,对古枣溪园综合体(一期)土地现状利用、土地权属、生产运营等情况逐一进行摸底调查,开展老园子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工作,通过“村集体+第三方+农户”联合整治,清理杂树枯枝10万余株、拆除残旧废弃土墙1700米,平整土地150亩,不仅消除了火灾隐患,改善了人居环境,更为林下经济项目落地腾出空间。实施银川市庭院经济、和美村庄项目,鼓励改造农家乐4家,让群众在参与老园子蝶变新生的同时充分共享发展红利。这一过程中,面对部分村民对资源盘活工作不理解、不配合,东塔镇通过规范土地流转程序,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,充分保障村民利益,赢得了村民支持与参与,先后流转散碎林(园)地430余亩。

  以创新为翼,激发林下经济新动能

  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,东塔镇不断创新机制,依托宁夏大学古树资源普查项目,重新测定古树生长状况、树龄、权属等信息,为用好用活古枣园林木资源奠定坚实基础。构建“政府+企业”合作联营机制,政府投资完善基础设施,企业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,共同打造林下经济项目。积极探索“多方参与、收益共享”联营模式,争取银川市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实施丛林越野项目,村集体、村民、企业三方共赢。创新“白天游玩+夜间住宿+全季体验”运营模式,打造“慢行旅游经济带”,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林下体验,进一步释放林下经济潜力。

  以产业为核,奏响林下经济交响曲

  东塔镇紧扣产业兴旺这一关键,以农文旅融合为切入点,将古树保护作为开发前提,全面绘制古树点位布局,签订古树保护协议书,严格把控规划建设,确保每一棵古树得到妥善管护,不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美誉与责任。

  依托古枣园独特景观,深耕乡村旅游“双周”定位、“日归”经济,打造古枣溪园综合体,推动林下经济与文化、体育、农业深度融合,打造了多元化的产业业态,相继引进林下无动力乐园、烧烤露营基地、网红夜市、林下客栈等项目。不断创新产业模式,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等各类节庆活动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,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,提升古枣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2025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。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.48万元,位居全市第二;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365万元。

  如今,古枣溪园内动力乐园、林下咖啡厅、冰雪世界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形成了集休闲、娱乐、餐饮、住宿于一体的林下经济产业集群,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、林城相依、人景相融”的高品质城乡共美生活圈逐步构建,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林下经济交响曲。
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纪桂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