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30日,银川市兴庆区召开2025年“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·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计划”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新闻发言人向与会媒体代表详细介绍了兴庆区国家新品种“阳澄湖1号”中华绒螯蟹示范基地暨兴庆区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园具体情况、兴庆区赤心田、粤银水产养殖基地的品牌特色优势和建设发展情况。
从发布会上获悉,近年来,兴庆区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,通过南鱼北养、海鱼陆养,不断调优养殖结构,积极引进黄河大闸蟹、南美白对虾等适销对路、高附加值的优新水产品种,兴庆区现代渔业发展高歌猛进。
2025年3月3日,国家水产新品种“阳澄湖1号”中华绒螯蟹示范基地与兴庆区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园的开工建设,标志着西北地区河蟹养殖迈入标准化、规模化新阶段。该项目选址于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王家洼子渔场,占地面积1314亩,计划分两期有序推进。项目投产后,预计年产大规格优质河蟹32万斤,不仅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河蟹的需求,还将有力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养殖河蟹1万余亩,有效促进兴庆区渔业产业升级,带动农户增收致富,为兴庆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。
同时,兴庆区大力推进渔业绿色示范基地建设。赤心田水产养殖基地依托“黄河水+稻田”生态优势,创新采用稻蟹共生模式,利用天然无污染水质培育出的蟹肉质紧实鲜美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环节,通过自主研发的封闭式循环水系统,结合复合载体微生物技术与光催化蛋白处理技术,成功构建新一代渔业循环水养殖体系,产出虾肉甜脆且无土腥味。依托赤心田乡村旅游度假区,基地开发了垂钓体验、捕捞教学、定制礼盒等特色服务,形成“生态养殖+休闲旅游+科普教育”三产融合产业链。目前,赤心田基地已建成稻蟹综合种养区、标准化池塘养殖基地和工厂化养殖车间,预计年产量将超过60吨,成为集高效生产、低碳运行、零污染排放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。
粤银水产养殖基地专注于三文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,成功填补宁夏冷水鱼养殖领域空白。基地与中山大学、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,在种苗选育、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获得强力支撑。通过创新利用低洼盐碱地资源,构建养殖车间与生态净化塘协同系统,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,完全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。作为银川市2024年“适水产业扩量增类”重点项目,该项目总体规划投资4.5亿元,分三期建设6.8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和5.2万平方米生态净化塘。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1.3万平方米养殖车间及配套水质净化设施建设,预计将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。
今年以来,兴庆区不断激发特色农业产业“水动力”,阔步推进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,加快良种推广步伐,进一步提高兴庆区名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。